产地:山东 | 材质:钢塑 | 规格:全 |
长宽:6*50 | 格栅种类:双向格栅 | 品牌:联祥 |
用途:路基加筋增强 |
因此,建议水利、交通、建筑、纺织等方面联合成立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大力宣传土工合 成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方法、效果及经济合理性,并制定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的强制性国 家标准与技术规范,使工程部门从不得不用到自愿采用。
4.2 加大土工合成产品协作开发的力度。土工合成材料涉及到建筑、水利、纺织等多 领域,各行业之间应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使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 程条件服务。因此,建议科研部门、企业及工程单位组成科研、生产、应用体系,形成工程 部门需要什么科研部门研制什么,再由企业投入生产,形成全新的产品开发系统。
4.3 做好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及开发创新工作。我国现有引进设备中有一些不适合 土工产品的生产。因此,对这部分设备在进行改善的基础上,应再填平补齐,建议*** 应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技改及技术创新倾斜政策,以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及企业的积极性。
4.4 进一步加大土工合成材料的销售力度。除了***、行业协会之间的宣传、推 广之外,建议在国内建立起土工合成材料销售网格,在网络上可以查到国内土工材料生产的 ***企业、产品标准、所能生产产品种类、应用范围等,使应用部门可以放心、清楚的购买 产品。这不但能扩大土工材料的知名度,增加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而且,最终将能在 国内形成几种土工产品系列***。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一、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2区。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三、设计指标的确定
1、计算设计弯沉值Ld
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1.0,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基层类型系数取1.0。 设计弯沉值为:
2、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四、设计计算@
(一)干燥状态
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质类型 : 粉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干燥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1.10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Ⅳ2区
土基回弹模量: E0 = 48.5 MPa
2、路面参数设计
(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 e =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4.1.3-1及附录E 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
3、确定设计层厚度
利用设计程序计算出满足设计弯沉指标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17cm (取整)。 计算结果
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20.12 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值(0.01mm) 19.93818 设计控制层厚度(cm) 16.3
第 1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9.93818 实际路面结构第 1层底拉应力(MPa) 0 第 2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70816 实际路面结构第 2层底拉应力(MPa) 0 第 3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4.57569 实际路面结构第 3层底拉应力(MPa) 0 第 4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8.63524 实际路面结构第 4层底拉应力(MPa) 3.739316E-02 第 5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5.58239 实际路面结构第 5层底拉应力(MPa) .1280616 第 6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土基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92.0715 满足要求。 (二)中湿状态 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质类型 : 粉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1.00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Ⅳ2区
土基回弹模量: E0 = 42.5 MPa 2、路面参数设计
(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 e =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
3、确定设计层厚度
利用设计程序计算出满足设计弯沉指标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19cm (取整)。
计算结果
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20.12@
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值(0.01mm) 20.0985
设计控制层厚度(cm) 18.3
第 1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0.0985
实际路面结构第 1层底拉应力(MPa) 0
第 2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85131
实际路面结构第 2层底拉应力(MPa) 0
第 3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4.6571
实际路面结构第 3层底拉应力(MPa) 0
第 4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8.55338
实际路面结构第 4层底拉应力(MPa) 3.899089E-02 第 5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4.95647
实际路面结构第 5层底拉应力(MPa) .1245208
第 6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83.7254
土基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9.1875
满足要求。
(三)潮湿状态
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质类型 : 粉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0.90@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Ⅳ2区
土基回弹模量: E0 = 36.5 MPa 2、路面参数设计
(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 e =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4.1.3-1及附录E 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